会议现场
12月26日,江苏理工学院与常州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共建“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揭牌仪式暨常州新能源汽车研究院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链接会在常州市钟楼区举行,会议以“向‘新’而进,‘能’链世界”为主题。校党委副书记贝绍轶,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志华,常州市工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许程伟,钟楼区委常委、副区长王旭锋,钟楼区副区长吴伟等出席会议,学校、钟楼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特聘导师、常州市汽车产业协会、钟楼金控集团以及企业代表等100余人齐聚一堂,聚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最新进展与未来趋势,深入探讨产教融合的新模式、新路径,助推产业创新发展。
钟楼区委常委、副区长王旭锋致辞
王旭锋在致辞中谈到,“在常州‘新能源之都’建设持续加码提速的重要时刻,钟楼区与江苏理工学院携手与共,深化校地合作,以常州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为主阵地,合力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围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努力为全市“新能源之都”建设贡献校城融合之力。这是常州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向新而行’的积极举措,也是江理工与钟楼区深化校城融合的双向奔赴。”
校党委副书记贝绍轶致辞
贝绍轶在致辞中讲到,今天大家欢聚于此共同探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构筑人才竞争优势的重大部署。向“新”而进,以“质”谋远,书写“新”篇章,常州深耕新能源产业赛道,持续推动“产业链带动”向“创新链引领”升级,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协同发展,加快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智慧城市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常州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大力发挥“链主”企业带动作用,推动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在钟楼区实现链式集群发展。校城融合,双向赋能,展现“新”担当,积极实施校城融合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校城相“融”而生,引进高层次人才、打造人才“磁力场”,成立现代产业学院、搭建产业“蓄水池”,建设科研创新平台、培育创新“赛车道”,开设供给侧新专业、引领专业“方向标,在新能源领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效。共建才能同行,合作才能共享,互助才能双赢,期待钟楼区政府、常州新能源汽车研究院继续助力我校发展,在共建应用创新平台、共促科技成果转化、共育创新创业项目、共推人才培养就业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为实现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深度融合、共同发展、合作共赢,奋力开启新征程、合力创造新机遇。”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志华为创业导师颁发聘书
共建“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揭牌仪式
高校党组织对接产业链党组织签约仪式
江苏理工学院与常州市钟楼区共建“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揭牌;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江苏要在强链补链上展现新作为”的重大要求,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服务江苏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由常州市工信局牵头,江苏理工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党委、常州市汽车产业协会党支部、北汽汽车有限公司党委、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常州)有限公司党总支、易控汽车电子控制有限公司党支部等进行高校党组织对接产业链党组织党建共建签约仪式,以高质量党建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常州市汽车产业协会名誉会长林型新先生致辞
常州市汽车产业协会名誉会长林型新先生对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谈到,“要坚持创新驱动,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升级。同时,也要深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合作,促进产业生态体系的完善和优化,共同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现场的圆桌论坛
在圆桌论坛上,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兰春邀请三位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深耕多年并做出突出成果的高校专家:江苏大学耿国庆教授、东南大学张宁教授、清华大学张天雷教授,共同探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现状、进展及趋势,希望通过校企双方的合作,能够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进一步推动钟楼区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学院副院长郑焱介绍交通运输专业硕士学位点建设情况
随着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交通运输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自动驾驶、车联网、智能交通等新兴技术不断涌现,对整个交通运输行业的人才结构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交通运输专业硕士学位点于2024年正式获批,这是学院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学院副院长郑焱分别从学位点概况、学科与专业建设、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等方面详细介绍了交通运输硕士点建设情况。现场专家、协会和企业负责人等对交通运输专业硕士学位点建设情况进行充分交流研讨,并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对于学校和常州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共建产业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据悉,常州新能源汽车研究院是江苏省首个以集聚国家级特聘专家为特色的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先后获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新型研发机构”“省新能源汽车特色产业基地”“省创业示范基地”等荣誉。学院党委始终坚持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践行“党建+”组织育人行动,通过进一步发挥学院特色优势,积极推进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校地融通,不断提高学院在新能源领域的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能力和服务地方水平,高质量服务常州“532”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引领长三角、辐射全国、全球有影响力的新能源之都建设。(图/融媒体;文/蒋涛、蒋兴梅;审核/孙华峰、张珍)